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民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5月11日,公安部公布了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常见犯罪手法。
据公安部通报,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为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近年来,公安部等部门推出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等“五大反诈利器”。
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返利类诈骗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逐步演变为当前变种最多、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并与其他电信网络诈骗手法相互融合,成为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引流方式。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第一步,前期引流。通过网页、短信、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打着“足不出户、高额佣金”的旗号,或以色情内容和免费礼物为诱饵,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一旦有受害人“上钩”,即将其拉入“做任务”的聊天群。
第二步,小额返利。加入聊天群后,诈骗分子会让受害人在群内领取“新手任务”,“任务”主要是提高平台商家、网店的交易量、信誉度,关注相关公众号、账号,为短视频点赞评论刷粉丝等。受害人完成“新手任务”后,诈骗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用以骗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诱导下载刷单APP。在受害人完成前期任务并获利基础上,诈骗分子通常会安排专人在微信群中散布其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随后,诈骗分子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诱骗受害人在刷单APP中垫资充值,实际是将受害人资金转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而受害人的APP账户中显示的金额仅仅是虚拟数字。
第四步,完成诈骗。当受害人完成任务想要提现时,诈骗分子将设置重重障碍,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佣金,甚至诱导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资金。一旦受害人识破骗局,诈骗分子将切断一切联系。
警方提示,刷单行为涉嫌违法,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
4月25日,云南普洱,民警深入辖区田间地头宣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并积极引导边境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图/IC photo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具有一定收入、资产的单身群体或热衷投资、理财、炒股的人群。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首先,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锁定受害人的方式包括通过社交软件寻找受害人并建立联系、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网罗目标人群、通过婚恋交友平台确定婚恋关系骗取信任等。
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诈骗分子采用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或谎称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方式,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
随后,诈骗分子将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再登录。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需谨慎,警惕虚假投资理财网站、APP。
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软件等发布办理贷款、信用卡、提额套现等广告信息,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交税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或曾办理贷款业务的受害人转账汇款,甚至骗取受害人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从而实施诈骗。
公安部公布了一起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的典型案例。2022年5月,广东东莞樊某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某平台客服,询问樊某是否有贷款需求。樊某因近期生意不景气,需要资金周转,便称想要贷款。在添加对方企业微信账号后,樊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贷款APP,并按照提示在APP上申请贷款。随后,对方以交会员费、解冻金、证明还款能力等为由要求转账,樊某通过手机银行进行了4笔转账共13.7万元,但对方仍称贷款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樊某此时已萌生放弃贷款的想法,向对方索要之前转账的资金。对方告知其需要等贷款审核通过才能返还资金,随后便失去联系,APP无法登录。
警方提示,任何声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
冒充客服类诈骗
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一是冒充电商平台或者物流快递企业客服,谎称受害人网购商品出现问题,以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诈骗。
二是声称误将受害人升级为VIP会员、授权为代理、办理商品分期业务等,以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产生额外扣费为由,诱导受害人支付手续费,从而实施诈骗。
三是以受害人电商平台会员积分、支付宝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为由,让受害人申请贷款从而提高会员积分,并诱骗受害人将贷款汇入其指定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接到自称电商、物流客服电话,务必到官方平台核实。
4月25日,江苏宝应,民警在辖区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并向工人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图/IC photo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诈骗分子主要犯罪手法为: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为增加可信度,一些诈骗分子会向受害人展示虚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文书。为远程获取受害人手机上的个人信息,诈骗分子常常要求受害人下载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
为使受害人处于完全被操控状态,诈骗分子还会诱骗受害人到酒店等封闭空间,阻断所有短信、来电等外界联系。公安机关工作中发现,一些诈骗分子还会冒充不同部门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领取补助补贴、奖学金,医保卡、证券、金融账户被冻结,出入境证件异常、失效等为由实施诈骗。特别是近期一些诈骗分子以受害人涉嫌散布疫情谣言、贩卖假口罩、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等为由进行诈骗,影响恶劣。
警方提示,自称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要求把钱款转到“安全账户”的一定是诈骗。
链接:
公安部等部门推出“五大反诈利器”
近年来,公安部、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构建推出了“五大反诈利器”:国家反诈中心APP、96110预警劝阻专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利器1:国家反诈中心APP
2021年3月15日,公安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余万条,向群众预警2.3亿次,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官方手机防骗保护软件,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当用户收到涉诈电话、短信或登录涉诈网址时,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二是当用户发现涉诈线索时,可以一键举报。三是用户可以通过APP对可疑网友的真实身份、社交账号、交易账号进行涉诈风险验证,大大降低网络交易风险。四是APP每日发布不法分子的最新诈骗手法,剖析典型案例,协助用户学习防骗知识、了解诈骗套路,提升识骗能力。
利器2:96110预警劝阻专线
2019年11月8日,96110预警劝阻专线率先在北京启用,随后推广至全国,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公安机关开通。
96110预警劝阻专线是反诈专用号码,主要有以下功能:一是预警劝阻,发现群众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或者属于极易受骗的人员,公安机关将通过该专线及时预警劝阻。二是防骗咨询,如果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活动,群众可以拨打96110进行咨询。三是涉诈举报,如果发现涉诈线索,群众可以通过该号码进行举报。
公安机关提醒,96110是官方预警劝阻专线,如接到“96110”号码来电,说明机主本人或其家人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一定及时接听并耐心听取民警的劝阻提示,避免上当受骗。
4月24日,甘肃平凉,崆峒分局民警向敬老院的老年人宣传电信防诈骗知识。图/IC photo
利器3: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2021年7月14日,工信部联合公安部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首次实现对潜在被骗用户的短信实时预警,上线以来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49亿条,预警劝阻准确率达60%以上。
12381系统可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涉案号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自动分析发现潜在被骗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短信,提示用户可能面临“贷款”“刷单返利”“冒充公检法”“杀猪盘”等9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情况。
公安机关提醒,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说明很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要保持高度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利器4: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
针对部分群众身份信息被诈骗分子冒用办理涉案电话卡等情况,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服务,截至今年4月底,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6700万次。同时,集中排查处置涉诈高危电话卡7760余万张、行业卡1930余万张,清理关联互联网账号5700万余个,对全国物联网卡开展拉网排查,一大批存量高危号卡得到全面清理。
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开办电话卡严重侵害用户本人合法权益,广大群众对此深恶痛绝。“一证通查”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群众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居民身份证,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查询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移动电话卡数量,专用短信端口10699000将在48小时内向预留手机号反馈结果,真正实现了全国移动电话卡的统一便捷查询。
利器5:云闪付APP“一键查卡”
为解决群众对于跨行银行卡账户查询的诉求,2021年12月,人民银行指导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商业银行基于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试点“一键查卡”功能,打造统一查询途径,向公众提供银行卡数量、每张卡的银行名称、借贷记属性、脱敏卡号等信息的查询,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便利公众直接掌握个人名下银行卡信息,强化自身银行卡管理。
目前,“一键查卡”实行“16+16”试点应用,向上海、云南、北京、重庆、贵州、吉林、新疆、陕西、福建、湖南、山西、浙江、河南、安徽、黑龙江、海南16个地区的用户,提供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16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银行卡查询服务。
自“一键查卡”功能试点上线以来,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后续随着试点逐步完善、推广,中国银联将不断扩大查卡范围和服务地区,优化查卡功能。
新京报记者 胡闲鹤
编辑 陈静 校对 王心
关键词:刷单返利发案率最高,公安部公布5类电信网络诈骗罪犯手法